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句耳熟能详的诗 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泊船瓜洲》 这里的钟山 说的就是南京的紫金山 王安石,公元年生,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虽出生于江西,但他三任江宁知府,先后居金陵20余年,留下诗词作品达余首,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更是佳作中之翘楚,首开豪放词之先河,可谓是南京文化的重要“代言人”之一。 王安石(图片来自网络) 王安石出生于公元年 今年是他诞辰周年 11月20日,“王安石与南京”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由南京市社科联、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中山陵园管理局指导,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中心、明孝陵博物馆主办,江苏、北京、上海、江西、河南、浙江、福建、湖北、河北等地的学者或积极撰写论文或与会。 近50位国内王安石研究知名学者及各界人士,在南京经历了与王安石千年等一回的“邂逅”。 回溯历史 历朝历代数以千计的 南京历史文化名人当中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是非常重要的一位 他的人生起点、终点 均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 他的一生66岁 却先后在南京生活了20多年 王安石在南京度过青少年时代,入仕后曾三任知府、两度守孝、两度辞相,后居南京近20个年头,辞世后葬于钟山脚下。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培养了王安石博大的家国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而南京秀美的自然风光则陶冶了王安石的诗情画意和人文情怀。 王安石(图片来自网络) 景祐四年(),王安石随父王益迁居江宁。庆历二年()中进士,入仕途。嘉祐三年()曾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未被采纳。嘉祐八年()十月,因母归葬蒋山而居丧江宁,守制5年,并讲学。宋神宗继位后,历官江宁知府、翰林学士兼侍讲、参知政事。熙宁三年()进为宰相。任上大刀阔斧实行改革,推行变法,因遭保守派激烈反对而受阻。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罢相,二任江宁知府。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再次罢相,三任江宁知府。次年辞官退隐,于江宁城东门至钟山半道上的白塘建宅居住,名“半山园”。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后又舍宅为寺,神宗赐额“报宁禅寺”,亦称半山寺。元祐元年(),司马光当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葬半山寺后,谥“文”。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歌清新俊逸;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除诗词作品余首外,另撰有《字说》《钟山目录》等,多佚,今存文集《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 除了学术研讨会 .11.20——.01.09“王安石与南京—— 纪念王安石诞辰 周年书画展” 在明孝陵博物馆举办 想要了解 王安石与南京的小伙伴 可以去看看 王安石诞辰周年,给后人留下了千年文脉。王安石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研究他的文化遗产,对当今的文化发展大有益处。 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王安石,是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凸显世界文学之都、丰富南京学内涵的必要举措,特别有意义、有价值。王安石的家国精神、革新精神、敬业精神、自律精神以及卓越才学等,都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研究、传承和弘扬。 素材来源 方志南京 编辑 文艺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735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