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6/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 http://www.kstejiao.com/

《答吕姜山》是汤显祖戏曲理论批评的名篇之一,现已收录在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的第三卷。汤显祖不仅在戏曲剧本创作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戏曲批评和表演、导演理论上也有所成就,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更是家喻户晓,并成为临川四梦。

他重视戏曲的内容,强调充分表达剧中的情感,他特别强调两性的情爱具有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指出情是戏的源泉,情与理是尖锐对立的,从而把现实生活中的情与理学家宣扬抽象的理对立起来,具有明显的反封建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思想。

《答吕姜山》:“寄吴中曲论良是。‘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也。’此语大可轩渠。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而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弟虽郡住,一岁不再揭见有司。异地同心,惟与儿辈时做磻溪之想。”

作为明代文采派的代表人物,汤显祖认为诗文、戏曲创作不能单纯强调作曲的格律,他反对按字摸声来损害作者感情的表现,也否定拘泥于寻宫数调的以损害丽词俊音的运用。

但是汤显祖并不如沈璟所说的是曲律的反对者,他的作品本身不乏音律之美,他曾云熟知“上自葛天,下至胡元”的音乐认识史,他对音律的谙熟于心,在创作中不会完全忤逆音律。

在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方面,汤显祖主张内容是第一位的,内容决定形式,而不能为了追求所谓完美的形式,以文害意。

作曲皆应以内容为旨归,用富于文采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如果过分强调格律音韵,必将受其束缚,影响情感的自然抒发。

在这个问题上,他与吴江派的沈璟有过非常激烈的论战。沈璟立论的出发点是“合律依腔”,即作品的音乐形式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应当囿于“九宫四声”。

汤显祖则坚决主张,在剧本的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发生冲突时,音乐语言应为文学语言让路,否则“如必按字摸声”,只会“有窒滞迸拽之苦”。因此,对一个作者来说,作品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

汤显祖文中提到“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所反映的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这里的意趣指的是作者的意志和风趣,神色是指的神情声色,说明他所说的神情,指的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和声韵文词,意、趣、神、色,实际上就是包括了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汤显祖主张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中首先表现为反对模拟、提倡灵气,应该以言情为主。从他的创作来看,灵气是来自于文学家的发自内心的真情它所表现出来的情,与经验、学识及规则等外在的约束是没有关系的,也不可以常理来要求它,具有突破封建礼教性质。

这就要求突破传统的束缚,反映出了解放个性的要求,而他的以情为主,意、趣、神、色的文学主张反映了社会生活中新的思想意识,对明代的复古主张有利的针砭,他提出的意趣神色具有反复古主义的特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981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