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敲平仄两三首,静读诗书方寸心。宋韵唐风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 依依欢迎您的到来! 杨花的确太特别了,别的花只有长在枝头,绿叶相扶,才会格外妖娆,杨花却是要离开枝头飞起来,才能给春天增添一种况味。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北魏.胡太后(宣武帝皇后)《杨花词》,词人以杨花隐喻逃往南方的情人杨华,巧妙双关,哀婉动人。 在古人的笔下,纤细洁白的杨花是轻柔多情的,“落絮无声春堕泪”她想要抚平人生的伤痕,但是也许她只会增加词人的无奈、感慨。 杨花又是无情的,“无情雪舞杨絮,离复聚、几番寻觅”,杨花真的懂得什么是离愁吗?但是她不知道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知道游子们的深深眷恋。 又是一年杨花飘飞的季节,依依填一阕词与各位亲分享。 杨花落,子规啼。 暮春期。 一叫一回肠一断,客心悲。 倚栏日又西垂。 纷纷絮、抛家别枝。 千点杨花千点泪,惜分离。 ——飘雪依依《春光好◆闲步偶成》 学习格律诗的友友可以读下《赏读诗词的同时和我一起学习格律诗写作》,会对你的写作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依依小词赏读完了,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互动。或留下你精彩的诗篇。 杨花的轻柔多情,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 本期依依和各位亲分享一首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的作品。小词写暮春闲愁。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全词如下: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宋.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喜欢诗词的亲可以读下《美得窒息的唐诗宋词诗经》。 现货包邮许渊冲:美得窒息的唐诗宋词诗经3册套装(中英双语诗画集,俞敏洪nbsp;董宇辉nbsp;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68购买“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 词人运用借代手法。借“红”代“花”,借“绿”代“草”,通过明艳色彩的对比,写出了暮春时节红花开尽、绿草如茵之景。 这三句所写虽是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 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 “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 这两句一直以来颇为人推赏。 ①词人将春风拟人化,写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 ②移情于物,本是诗人不忍杨花落尽,想留住春意,却怪“春风不解”自己心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留春却留不住的无奈。 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 这两句诗分写室外与室内,承上启下,转接自然,不着痕迹。 “藏”、“隔”二字,用得极好。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 “炉香静逐游丝转” 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 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逐”、“转”二字,用得极妙。炉香追随游丝缭绕、旋转,以动衬静,写出整个室内的寂静。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点明“愁梦”,不但暗示了“借酒消愁”还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尾句更是神来之笔,“斜阳却照深深院”以景结情,表现了诗人惆怅和惋惜的情怀。 小结: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全词语言清丽幽雅,虽不十分雕凿,却神情俱得,精微有致。 正如,明代戏曲理论家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所言:结“深深”妙,着不得实字。 二首词,一首巧妙双关,一首句句耐品,结句更是神来之笔!各位亲,词赏读完了,你有何感想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或留下您美丽的诗篇。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一首诗,看似浅显,实则深刻,诗人因其载入宋代诗史,名留千古! 两首紫藤花小诗,一首清新淡雅,一首钦慕之情,溢于言表! 有多少人读过这首诗?全篇8句皆为妙笔,不愧是咏兰经典!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90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