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雀斑中医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30/9381604.html

谦称:

1、自称: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称: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称:下官、末官、小吏

4、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肖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谦词:

尊长者自称:在上

晚辈自称:在下}

老人自称:老朽、老夫

女子自谦:妾

敬称:

1、对帝王:万岁、圣上、天子、圣驾、陛下、大王

2、对将军:麾下

3、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

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称平辈或晚辈。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贤弟(对方弟弟)仁: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

4、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5、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死去的父亲:先考、先父。称死去的母亲:先妣、先慈。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贤。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对臣敬称:卿、爱卿。

7、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

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古人名号

古人士大夫阶层,除姓名外,还有字、号、谥号、斋名等不同名号。如: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斋名聊斋,因未做官,死后无谥号。

字:亦称"表字"屈原名平。字原;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指人的名字之外另起的称号。"东坡居士"是苏轼自号;"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别号。谥号: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个称号以褒贬善恶,这个称号叫"谥号"。王翱谥号为"忠肃",称王忠肃公;北宋人陈尧咨,谥号"康肃",称"陈康肃公尧咨"

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称"庙号"。从汉代始,第一个皇帝称太祖(高祖、世祖),以下为太宗、世宗等汉高祖--太祖高皇帝;隋文帝--高祖文皇帝。"太祖"、"高祖"即庙号。("高皇帝"、"文皇帝"是谥号,一般庙号放在谥号之前。)

斋号:宋元以来,文人雅士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斋名"。"室名"斋,即书斋;室,即住室"项脊轩"是明人归有光的书斋名;"老虎尾巴"是鲁迅北京寓所的书斋名。"复庵"是明末范养民于明亡后隐居华山时修建的住室名。

古人称谓

直称姓名:在正规场合,不表露感情及倾向时用,分他称与自称;有时也含感情色彩"曹操自江陵将顺流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不带感情),"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带厌恶感情)—自称:称姓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称名:"五步之内,相如得以颈血溅大王矣!"—称字:称"字"一般表亲近。名与字之间有时有联系,如韩愈名"愈",字"退之";有的无联系,如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先称"字",后称"名""冀君实或见恕也"。"贤大夫者,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称号:"号"与"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称号表尊敬之情"五人者,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称谥号:除朝廷封谥以外,还有学者死后,他的亲人、后学为其加的"私谥""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忠烈"是史可法死后谥号。陶渊明死后,顾延年在为其作诔时,私谥为"靖节先生"—称斋名:以其书斋名称之梁启超自称"饮冰室主人";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称官名:表尊敬对方称官名,有时多为表示荣宠的加衔《答司马谏议书》"谏议"即谏议大夫,是司马光当时的官职。"豫州今欲何往?""豫州"即豫州牧,是刘备以前的官名

称爵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常封以爵位,至高为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柳敬亭于幕府"左良玉曾被封为"宁南伯",后又被封为"宁南侯"称籍贯:王安石文集为《临川先生文集》,"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兼称:一般先称官名,其次是籍贯,最后是姓名及字。这时官名、地名成了姓名的修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籍贯,"萧君圭"是姓名,"君玉"是字。(籍贯)、(名)(字)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敬称:称皇上或国君为"上"、"大王"、"皇上"、"陛下"、"万岁"等"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窃为陛下惜之!"

称老师为"夫子"、"子"、"师"、"先生"等"夫子何哂由也?"}称朋友或长辈为"公"、"夫子"、"君"、"足下"、"大人","丈"或加"太、从、令、贤、仁"等。称已故皇帝为"先……"或称庙号。称已故长辈为"先……""先考(父)、"先妣"(母)等"某公守法?""夫子何哂由也?""太后、太夫人""从父从母("从"表叔伯关系)"令尊"、"令郎"、"令爱""贤弟"、"仁兄""先帝创业未半。""妪,先大母婢也。""先大母"指已故的祖母。"先妣尝一至。"}谦称:诸侯王自称"寡人"、"孤"等"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孤之过也。大罪?"

臣下自称为"臣""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一般人自称为"仆"、"不才"、"不佞"、"愚"、"妾"、"敝人"、"臣"或加"家"(家父)"愚以为宫中之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妾"是女人谦称}贱称:对晚辈或下属不客气地称呼为"竖子"、"小子"、"阉"等"唉!竖子不足与谋!""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大阉之乱"

平晚辈称:“尔”、“汝”等,是不客气的说法“而翁长诠”,“尔何知”(“而”通“尔”)“汝生于斯而葬于斯。”}九族: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合为“九族”十族尚且不怕,何况九族!}避讳:对君主或尊长,不直接指名道姓,而改用他字或空字,缺笔的办法叫“避讳”将“娥”改为“嫦娥”,是因避汉文帝刘恒的讳。“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其他文化常识点

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2947.html
------分隔线----------------------------